(资料图)
必须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
赵然
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学校纷纷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进学校、进课堂,让学生们零距离体验如何正确应对身边的安全风险,给孩子们送上一年一度的安全“大礼包”。
据了解,针对中小学生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日,最早开始于1996年,迄今已是第28届,这一制度为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安全教育主要是政府主导、学校实施、社会组织配合的格局。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安全教育卓有成效,但仍存在重视不足和课程体系、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生命安全是一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如果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人生的所有理想、意义和价值都将沦为虚无。然而,大多数时候,在应试教育、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学生安全教育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时间不足、资源匮乏、流于形式、缺少实践演练都是常态。许多学校把“安全教育”变为“安全管理”,尽可能排满能产出“分数”的课程。致使许多中小学生直到长大成人仍然不会使用干粉灭火器,遑论正确应对处置更加突发和紧急的安全风险呢?
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学生无论是上学、放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随时随地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学校应将系统性的安全教育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如当前安排音乐课、体育课那样,有计划、成系统地普及安全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录像、现场竞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入脑入心。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消防、交警及有关专业人员组织专题培训,开展应急避险等演练,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此外,家长也应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防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等知识,确保居家安全。针对季节特点,及时传授孩子必要的自救与救人常识,如看到他人落水了,不盲目下水救人,而应大声呼救、找人帮忙,或在附近寻找竹竿树枝之类的长物救人、拨打110等,切忌“手拉手”施救。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培育孩子的安全行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