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嘉定区档案局局(馆)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周万春
档案是有形的存在,也是无形的记忆,是记录社会活动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而民生档案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为了解我区档案库房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我结合大兴调查研究工作,实地走访了区规资局、区房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等多家单位档案部门,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资料图片)
嘉定区档案馆新馆效果图
数字管档,加快数字化转型
调研嘉加鸿翼档案产业园项目时,我了解到,产业园在原上海红星缝纫机针厂地块上改造升级,通过二次开发,打造以“数据档案保存+档案实体托管+档案产业集聚”为核心的档案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建成后将逐步形成“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国家级现代档案产业示范园,实体与数字档案的智能托管及长期保存中心,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圈服务联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档案产业园建成后,区档案局馆与产业园无疑能够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合作,健全机制,携手共进,推动嘉定档案事业站上新台阶。
盘活存档,延伸便民化服务
服务党和人民,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需要,是档案工作的核心要义。做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不是及时回应了寻找答案的眼神期许,是不是有力积累了助推社会发展的澎湃力量。
为此,我走访了档案馆查档窗口。截至2022年底,嘉定区档案馆共接待线上线下查档者共计12626人次。线下窗口查档4395人次,其中民生类档案共计4145人次,占比94.31%。同时,线上远程受理民生档案查询8018件,与去年同期7578件相比,同比上升5.8%。据统计,区档案馆2022年全年各渠道民生类档案查询比例约占全部利用人次的98%。
目前,群众查档需求最旺盛的婚姻与计划生育档案已经实现了长三角范围内互通互联,群众可以通过档案馆查档窗口申请“长三角异地查档”,享受档案“快递到家”的便捷。随着“长三角”平台的不断完善,通过长三角平台实现跨省异地调档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对比2021年同期增长64.7%,两年内增速超过143%。由此可见,小程序、APP等手机线上多元化查档途径切实解决了部分群众因距离远或行动不便造成的查档困难问题,受到广泛一致认可,各类档案的使用率与普及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为党管档,解决老大难问题
在走访区规资局、区房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等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过程中,我发现区内部分单位档案库房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存放空间不足。档案逐年增多,现有的场地无法容纳。二是存放条件差。部分单位将档案存放于办公室改造的档案室,存在无防盗、不通风、除湿条件差等档案保管安全问题。三是存放设备不专业,设备老化严重。有些档案室不具备放置移动档案柜、密集档案柜等专业设备的条件。另外,现有的手摇密集架已耗损严重,时常出现摇晃,多次维修后仍无法根除此故障,存在密集架侧倾倒地的安全隐患。四是人手不足。档案工作人员更替频繁,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五是档案数字化水平低。档案管理数字化和现代化技术不够先进,档案收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收集、人工整理阶段,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面对上述困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进一步加强调研走访。继续对区内档案库房胀库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并积极和区机管局对接,了解区内单位在外借用档案库房情况和保管条件,做到摸清底数。
及时将档案接收进馆。因区档案馆胀库,区内部门单位应进馆档案未及时进馆,待年底档案新馆入驻启用后,将应进馆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同时,从“四重档案”角度出发,将相关档案专题接收进馆,可减轻基层档案室胀库压力。
拟打造全区档案寄存保管中心。待档案新馆入住启用后,原档案馆库房拟打造成为全区档案寄存保管中心,将应进馆未到进馆时间的档案集中安全保管,一方面可解决部分单位档案库房胀库问题和办公用房紧张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做到安全有序保管;同时,还可以通过档案数字化来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继续举办档案人员岗位业务知识培训班、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班和专题学习班,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来推进人才培养力度。探索与嘉加鸿翼档案产业园区合作,打造档案实训基地,加强档案培训的针对性、实操性,提高区内档案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大兴调查研究使我对我区档案存放、利用、数字化进程等方面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档案工作现状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深切认识到“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的真正含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我区各单位档案库房胀库等突出问题。(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