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滨海小城打造“智造高地”
记者 李志浩
(资料图片)
威海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最东端,人口规模、地理面积、GDP总量均排在工业大省山东16地市后位,但威海“小”却“不弱”,拥有一众“小而精”“小而强”的优质制造企业,多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省第一,2022年规上工业利润率居全省前列。
记者近期在这座滨海城市调研发现,通过多年深耕高新技术产业,威海已经在打印机、碳纤维、医疗器械、海工装备、轮胎、房车等产业领域形成优势,正通过高端化引领、生态化集聚、智能化改造等举措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成为目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坚定向高端进军
“要做困难的事,做简单的事价值不大,也挣不到钱。”刚从墨西哥生产基地考察归来,威海克莱特菲尔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盛军岭见到记者时还在倒时差,但讲起企业发展战略神采奕奕。
作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威海市首家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克莱特菲尔专为高铁、风电、核电、海上钻井平台、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动力系统提供冷却解决方案,在多个细分领域全球排名前列。
盛军岭说,因为长期专注研发,企业多年间发展非常缓慢,产值长期稳定在数亿元。但正是这份“缓慢”,让企业夯实了原创正向设计的“内功”。“就得有‘板凳一坐十年寒’、把独门绝技练好的决心。”
酒香不怕巷子深。积累起核心技术优势的克莱特菲尔,近年获得国内多个大型产业基金的青睐,并由此进入风电、核电等新能源领域,迎来大踏步发展。而威海齐全的电机产业配套,则帮助克莱特菲尔快速实现产能提升。
今年上半年,克莱特菲尔在手订单超过3亿元,订单及利润增长均超过30%。盛军岭表示,获得金融支持后,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正在建设的新能源装备研发中心年内投用,将为填补国内更多空白提供支持。
克莱特菲尔仅是威海众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一家,但从苦练内功、寂寂无闻,到迎来机遇、稳步起飞,企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折射。
1987年才升级为地级市,“先天”缺少重大生产力布局,又地处山东陆地交通的最末端,威海工业经济呈“群山少峰”特点,缺少大块头、大支柱企业“压仓”,在经济大省山东存在感有限。但也正因如此,威海很早就走上了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尤其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随着近年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我国加速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威海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工业“含绿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特质,使其后发优势显著。
“威海的企业虽然规模普遍不大,但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近年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威海企业如克莱特菲尔一样,开始坚定迈向高端制造。
位于威海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近期向欧洲顶级船东公司交付了一艘游客、车辆共载的高端客滚船。目前,金陵船舶在手的高端客滚船订单已经排到了2028年。
得益于转型升级,这家创始于1952年的老船厂近年淬火重生。受行业周期影响,金陵船舶2018年转入招商局集团旗下时,亏损4.71亿元,净负债10.88亿元。危机之下,集团决意让船厂跳出竞争激烈的低端市场,强攻全球高端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客滚船。
“当时是怀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开始转型的。”船厂副总经理刘鑫男说。转型期间,船厂通过开展船舶维修业务维持基本运转,持续在客滚船的生产、设计上攻坚,从初具代工能力,到具备完全自主设计能力。“现在我们的产品比国外竞争对手要贵,但照样是全球高端客滚船赛道的首席。”
集聚构筑“生态圈”
威海常住人口仅290余万,老龄化程度位居山东全省第一,本地劳动力供应有限;地处山东最东端,引入外省劳动力不易。“山东各地工业经济普遍发达,用工需求都旺,一路向东最后能到威海的工人自然就有限了。”多个威海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压力催生动力。一位威海市工信局干部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威海常年处在用工紧缺状态,但也正因如此,当地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的决心很强,研发投入普遍较高。但要培育更多优质企业,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政府有为,积极构建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
立足既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威海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地位,梳理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8大产业集群、10条产业链,并以重点产品为脉络,条分缕析找出本地配套的短板弱项,以此有针对性地引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核心配套企业和新锐补链企业。
正是通过上述努力,威海从国内多个拥有打印机加工能力的地区之一,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打印机整机生产基地。
2015年前后,韩国三星A4打印机项目落地威海已有20多年,带动以韩资配套企业为主的百余家企业集聚。但为集聚规模、降低成本,三星集团一度计划将包括威海项目在内的旗下所有打印机项目整体迁至东南亚。为留住这一影响当地数万人就业的重要产业,威海深入研究全球打印机产业,仔细分析国内外各打印机生产基地情况。最终不仅成功说服三星不走,更让其将苏州A3打印机生产线迁至威海,使威海成为三星全球打印机产能的整合地。
此后,为引入全球打印机市场份额最高的惠普公司,威海将A3打印机拆分为8000多个零部件,逐一研究这些零部件国内外哪家企业在生产、哪家品质高、哪家价格低、哪家供货期短,或逐一招商,或自行培育,最终筛选出220家补链企业进入培育库,以此作为关键资源,成功吸引惠普入驻。
自此,威海近年又吸引捷普、富士康、联想、华为等6家从事打印机整机制造的世界500强企业落地,同时将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从过去的72%升至90%以上。2022年,威海打印机整机产量达到1200万台,约占全球打印机产量的一至二成,产值从过去不足百亿元升至400亿元,在行业初具世界影响力。
地处胶东,威海民营企业多,创新动力强。威海是全国最大的渔具生产基地,但当地渔具生产企业不甘于此。过去20余年间,威海光威集团从渔具生产领域逆流而上,其生产的高性能碳纤维,打破了国外在技术、装备、产品领域的封锁,逐渐成长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成为唯一能对标世界碳纤维两大巨头的中国公司。
拥有了攻克上游原材料难关的“链主”,如何把最高水平的技术优势转换为大规模的产业优势,尤其向更多民用领域延伸应用?威海的回答是:面向未来、及早布局,尽快构筑“生态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为此,威海从2015年开始打造专业化碳纤维产业园区,以光威集团专事高端碳纤维研发的子公司为龙头,从原料研发、原丝生产、复合材料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卡位”招商,引进国内40余家企业、22家高端科研平台。
为了让园区内部形成“有机生态”,威海2021年成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紧密整合协调产、学、研、用各方资源。产业园主要负责人王战胜表示,“生态圈”的基础框架目前已搭建完毕,未来将锚定“中国碳纤维基地”目标,招引培育更多优质企业。
通过构建一整套培育机制,威海近年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9家。全市每千户工业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每万户工业企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分居山东全省第三位、第二位。
升级改造生产端
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威海,经济体量在山东中游偏下,却取得了领先于全省的效益水平。2022年,威海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7.6%,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7%,位居全省第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威海的企业体量普遍不大,抗风险能力有限,如何在行业赛道上先人一步?
拥抱数字经济。威海选择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发力点,积极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对制造业进行系统重塑。
今年,受国内外相关产业带动,威海的汽车、船舶制造产业订单增势良好。上半年,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订单同比增长超过20%。记者在企业新打造的一条高度智能化轮胎生产车间看到,无数机械臂左右挥舞,大量自动导引小车往来运输,罕见人工。
“这是根据我们的需求和方案,投资10多亿元专门定制的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浦林成山(山东)公司副总经理胥建刚表示,新的生产线实现生产实时预警、问题全程追溯,生产线效率提高了23.4%,人工成本降低30%。更重要的是,不良率降低了60%。但只是大投入、新购置设备,参考价值未必大。目前,浦林成山正按照智能化办法,改造已有生产线,引起不少同行及本地中小制造企业的关注。
“有的设备已经有10多年历史,但运行良好。现在的改造就是增加部分新设备,以智能化系统让老设备焕发新活力。”胥建刚表示,改造方案既符合产品质量需求,也符合财务需求,投资只需要1亿多元,目前已进展过半。
为了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威海近年专门成立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联盟,并且依托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建成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该平台获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当地制造业产业发展“大脑”,提供的设备上云、业务上云等服务覆盖22个行业、9大领域,连接工业设备65万多台,培育出办公自动化设备、钓具等20多个行业平台。
在毛纺服装这一细分领域,针对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多、信息沟通壁垒高问题,威海纺织服装产业链龙头企业联桥集团,在国家发改委支持下,2019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打造了国家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汇聚30%以上国内原材料生产企业、3000多家中小型成衣加工企业、1000多名毛衫设计师。“平台的目的就是服务中小企业和专业设计师,方便资源对接、信息共享,让小行业能有大发展。”联桥集团总经理助理王伟表示,平台还是国家毛衫纱线流行趋势的研究与发布中心,正在为定义中国时尚乃至世界时尚而努力。
为了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数据化转型”,威海转变以往“撒芝麻盐”普惠性扶持方式,将财政资金向该方向倾斜,最近三年累计安排专项政策资金1.1亿元,占到市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政策资金规模的50%。
目前,威海拥有国家、省、市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39个,在山东省率先实现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级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试点“双入围”。2022年,在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排名中,威海仅次于济南、青岛。
关键词: